9月19日,《河北青年报》刊登了我院河北地方戏剧影视创研中心研究员、石家庄文艺评论(河美影视)创研中心秘书长朱元杰的评论文章《把镜头对准日新月异的燕赵大地》,展现了我院创研中心的专业水平与能力。

文章全文如下
把镜头对准日新月异的燕赵大地
第27届河北省摄影艺术展览(以下简称“省展”)于9月13日在石家庄美术馆开幕。该展览为河北省摄影界规模最大、历史最久、级别最高的摄影艺术作品展示活动。本届“省展”征稿历时两个月,经过初评、终评两轮评审,共有197件作品入选,这些优秀作品共同呈现出一个“壮丽、秀美、多彩”的燕赵大地。
本届“省展”设记录类、艺术类、短视频类和摄影书类四大类别。组委会充分考虑与“国展”(全国摄影艺术展览)间关系,原先的“记录文献类”“艺术创作类”在表述上进行了调整,让“短视频类”重新回归,并根据自身实情对标“国展”的征稿类别进行调整。这既体现河北省摄影家协会在“国展”创作引导上的持续发力,也展现出积极拥抱“短视频”时代的决心,为构建河北“大摄影”格局奠定基础。“摄影书类”的长期保留是一大亮点,摄影书是摄影作品的延伸,扩大了展览的广度,让展览更丰富、更立体,这在全国的“省展”中并不多见。
为提高展览学术价值,策展团队确定了“等级奖作品+作品类别”的双线索策展方案。展览共分为3个展厅,第一展厅汇聚各类等级奖作品,纪录类、艺术类入展作品各使用1个展厅,确保展览的整体性。通过设立玻璃蓝晒、长卷等装置增加展览的视觉冲击力。为增强互动性,每个厅都专门设置了“网红打卡地”增加展览的互动性,此外还专门设置了“手机摄影”平行展区,以拓展摄影创作的多元可能。
作品题材上,河北摄影界注重挖掘地域文化独特性及河北摄影发展的新生力量。纪录类入展作品大多取材于河北,如赵瑞光的《雄安热土》、杨建萍的《繁忙的唐山港》等作品,生动展现了河北的山川地貌、经济建设、人文底蕴。巩烨的《独居的人》、宋朝兴的《白洋淀千里堤15年时光记忆》等作品,体现了河北摄影人对纪实摄影语言当代转向的探索创新。红色摄影彰显河北特色,本次展出的刘军昌的《英雄儿女》、王满权的《再访狼牙山》等作品便是以此为题材,勾勒出燕赵大地的革命历史画卷。艺术类摄影发展态势良好,张立强的《水·冰·生》探索“水”与生命的关系,表达对自然、人生、哲学的思考:谷进英的《百姓菜篮盛景》以新画意式语言表现百姓生活。
本届“省展”中,年轻摄影师作品入展比重显著增加。近年来,河北省摄协与各地市摄协通过“燕赵秀林计划”、开设工作坊和专题研讨班等形式,推动年轻摄影师群体培养和专业水平提升,催生出了一大批立足本土题材、深耕时代主题的青年摄影师,为河北摄影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后备力量。
本届河北“省展”的价值,不仅在于呈现了燕赵大地的视觉图谱,更在于通过影像语言的创新,激活了地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对话。期待“省展”能引领河北省摄影新风尚,制造新气象,创造新活力,激励广大摄影人创作出更多接地气、贯才气、有生气的摄影作品,用影像的力量传承和弘扬河北地域文化,为河北的文化传播与发展注入影像活力。

作者简介:朱元杰,省委宣传部“燕赵秀林计划”人才,摄影与影像学博士研究生在读,河北美术学院河北地方戏剧影视创研中心研究员、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、河北省摄影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委员、唐山市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、石家庄文艺评论(河美影视)创研中心秘书长。曾获第13届全国摄影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奖、第12届河北省文艺评论奖一等奖、第18届石家庄市文艺繁荣奖等。2025年9月担任第27届河北省“省展”执行策展人。